# 分类

# 网卡

  • 早期的计算机,没有进行网络通信的功能,需要用户购买一张以太网网卡,安装到计算机中,才能进行以太网通信。

    • 现代的计算机,通常内置了一张以太网网卡,不需要用户自己购买。
  • 网卡的正式名称是 NIC(Network Interface Card,网络接口控制器),又称为网络适配器。

    • OSI 层级:工作在物理层,以及数据链路层的 MAC 子层。
    • 用途:计算机需要通过网卡,连接到通信线路(比如双绞线),才能收发数据包,与其它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。
    • 一个计算机,可以安装多个网卡。这些网卡可以是相同类型,也可以是不同类型。
    • 厂商制造网卡时,会给每个网卡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 Mac 地址,又称为物理地址、硬件地址。
      • Mac 地址长度为 48 bit ,通常用 12 个十六进制数表示。例如 00-e0-4c-46-56-3f ,也可写作 00e0.4c46.563f 。
  • 局域网存在多种类型,因此网卡也存在多种类型,用于不同的局域网通信:

    • 以太网网卡:目前大部分局域网都属于以太网,因此说到网卡时,通常是指以太网网卡。
    • 令牌环网卡:令牌环已被以太网淘汰,因此这种网卡也被淘汰了。
    • 无线网卡:使得计算机能接入 WLAN 无线网络。有的无线网卡还支持蓝牙。
    • 蓝牙网卡:使得计算机能接入 Bluetooth 无线网络。
  • 例:以太网通信的原理

    • 将多个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,每个计算机都安装了以太网网卡,可以进行以太网通信。
    • 通过以太网协议传输的数据包,称为以太网帧。每个以太网帧的目标地址,是 Mac 地址的格式。
    • 每当网卡收到一个以太网帧时,
      • 如果目标地址是本机 Mac 地址,则读取该帧。
      • 否则,
        • 如果本机是交换机、路由器,则转发该帧。本机会通过 ARP 协议记录局域网中所有主机的 Mac 地址,此时根据以太网帧的目标 Mac 地址,将帧转发到正确的主机。
        • 否则,丢弃该帧。
  • 计算机网络中的 port 通常翻译为端口、接口,有两种含义:

    • 物理上的线路端口:例如网卡具有至少一个端口,可以插入双绞线。
    • 逻辑上的网络端口:例如 Web 服务通常使用 TCP 协议的 80 号端口。

# 无线接入点

:Wireless Access Point ,简称为 AP 。

  • OSI 层级:工作在物理层。

  • 用途:发射电磁波,从而提供 WLAN 网络。

    • 相当于以太网中的集线器,但是无线。
  • 搭建 WLAN 网络的常见流程:

    • 运行一个无线 AP ,提供 WLAN 网络,供多个计算机连接。
    • 给计算机安装无线网卡,从而能接入 WLAN 网络。
  • 现代,很多路由器提供了 AP 功能,甚至很多手机也提供了 AP 功能(称为热点)。

# 中继器

:Repeater ,是一种信号放大设备,具有两个端口。

  • OSI 层级:工作在物理层。
  • 用途:安装在一条通信线路中,从而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。
  • 原理:
    • 中继器从一个端口收到信号时,会将信号放大、整形,输出到另一个端口。
    • 例如,在双绞线中,信号传输 100m 之后会明显衰减、变形。可以在 100m 的位置安装中继器,使得信号能传输更远距离。

# 集线器

:Hub ,是一种信号放大器,具有多个端口。

  • OSI 层级:工作在物理层。

  • 用途:

    • 多条通信线路,可以接入同一个集线器,从而合并成一条通信线路。
    • 多个主机可以接入同一个集线器,这会在物理上组成星型结构,但在逻辑上是总线型结构。
  • 原理:

    • 集线器从任一端口收到信号时,都会通过背板电路,转发到其它所有端口。
      • 由于这种转发机制,集线器只支持半双工通信,同时只能从一个端口接收信号。
      • 如果同时从多个端口接收信号,则会发生冲突,丢失某些端口的信号。
    • 集线器有两种端口,一种是普通端口,另一种是级联端口。
      • 多个集线器,可以通过普通端口级联,在物理上组成树形结构。
      • 多个集线器,可以通过堆叠端口连接,合并成一个集线器。
      • 级联、堆叠都会将所有端口纳入同一个冲突域,或者说碰撞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