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覆盖范围

  • 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,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种:局域网、城域网、广域网。
  •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(IEEE)为这三种网络制定了 IEEE 802 标准,细分为 IEEE 802.3、IEEE 802.11 等众多标准。

# 局域网

  • 局域网(Local Area Network ,LAN)
    • :一般覆盖范围为几百米,比如机房。最多为几公里,比如校园网。
    • 简单来说,如果让任意两个主机,通过通信线路连接,进行网络通信。则它们组成了一个最小的局域网。
    • 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小,因此可以采用比较慢的数据传输方式。
    • 在 OSI 网络模型中,局域网包括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。
  • 如何组建一个局域网?在 20 世纪,人们研发了多种组建局域网的技术,比如以太网、令牌环。最终,以太网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。

# 以太网

  • 以太网(Ethernet)

    • :于 1970 年代,由施乐(Xerox)公司研发的一种局域网。后来演变为 IEEE 802.3 标准。
    • 世界上存在很多种类型的计算机,硬件层的差异较大,比如网卡型号不同、通信线路不同。使用以太网,这些主机可以在数据链路层连通。
    • 以太网规定了,所有主机在数据链路层的 MAC 子层,统一采用 CSMA/CD 技术来共享信道。
    • 主机需要安装一个以太网网卡,才能进行通信。
  • 分类:

    • 标准以太网
      • 传输速率可达 10Mbps 。
      • 让所有主机,组成一个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,因此只支持半双工通信。
    • 快速以太网(Fast Ethernet ,FE)
      • 传输速率可达 100Mbps 。
      • 使用交换机连接多个以太网,组成一个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,因此支持全双工通信。
    • 千兆以太网(Gigabit Ethernet ,GE)
      • 传输速率可达 1000Mbps 。
      • 不存在介质访问控制的问题,所以不需要使用 CSMA/CD 技术。
  • PoE(Power over Ethernet)

    • 一种供电技术。是在以太网中,使用一条双绞线,同时传输数字信号、直流电。
    • 原理:
      • 一条双绞线包含 4 对芯线,以太网通信时只使用其中 2 对芯线,剩下的 2 对芯线闲置。
      • PoE 技术,是使用双绞线剩下的 2 对芯线,分别接入直流电的正极、负极。能提供几百毫安的电流,或者说几十瓦的功率。
    • 常用于交换机、摄像头等小型设备,插一根双绞线,既可以通信,又可以供电。

# 令牌环

  • 令牌环(Token Ring)
    • :于 1980 年代,由 IBM 公司研发的一种局域网。后来演变为 IEEE 802.5 标准。
  • 原理:
    • 让所有主机,组成一个环形的网络拓扑结构。
    • 一个数据帧(称为令牌),在环中循环传输,每个主机收到数据帧之后,都转发给环中下一个主机。
    • 令牌原本是空载的。一个主机可以往令牌中写入一段数据,然后令牌会依次传递到其它主机,被其它主机看到令牌中的数据。
      • 最终令牌传输一圈,回到原主机。原主机可以检查收到的数据,如果与原数据一样,则说明没有传输出错。
      • 传输完数据之后,原主机可以删除令牌中的数据,使令牌变回空载。
      • 当令牌不是空载时,其它主机都不能往令牌中写入数据。因此它们不能发送数据,只能接收数据。
  • 优点:
    • 数据传输一圈的延迟,通常稳定不变、可靠。
    • 同时只有一个主机能发送数据,不会因为多个主机同时发送数据,而产生冲突。
  • 缺点:
    • 不支持全双工通信。
    • 数据需要依次经过多个主机,主机越多,延迟越大。

# ATM

  • 异步传输模式(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,ATM)
    • :于 1980 年代,研发的一种局域网。
    • 它采用分组交换方式,面向连接,传输可靠。
    • 但网速只能达到几百 Mbps ,于是被千兆以太网淘汰。

# WLAN

  • 无线局域网(Wireless LAN,WLAN)

    • :泛指不使用物理线路进行通信的局域网。
    • 目前最常见的一种 WLAN 技术是 Wi-Fi ,因此 WLAN 与 Wi-Fi 几乎成了同义词。
  • Wi-Fi

    • 它是 1990 年代研发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,后来演变为 IEEE 802.11 标准。
    • 目前,Wi-Fi 联盟持有 Wi-Fi 商标,可以授权其它公司使用 Wi-Fi 商标。
    • 采用一对多的网络架构。
      • 通常运行一个无线 AP 设备,提供 Wi-Fi 网络,允许多个其它主机连接。
      • 其它主机需要安装 Wi-Fi 网卡,才能进行 Wi-Fi 通信。
    • 常用的无线电频段:
      • 2.4GHz
        • 频率低,波长长,因此穿透力强。
        • 传输速率可达 100Mbps 。
        • 该频段也被蓝牙、无线电话、微波炉等设备使用,因此通信容易受到干扰,导致丢包率增加。
      • 5GHz
        • 频率高,波长短,因此穿透力弱。如果遇到墙壁等障碍物,则会大幅减弱信号。
        • 传输速率可达 1Gbps 。
    • 优点:
      • 兼容以太网。一个使用 Wi-Fi 的主机,与一个使用双绞线的主机,虽然物理层不同,但如果数据链路层都采用以太网协议,则可以相互通信。
      • 室内的传输距离为几十米。室外没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,传输距离为几百米。

# 蓝牙

  • 蓝牙(Bluetooth)
    • :于 1990 年代,研发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。最初用于用于无线耳机,组建一个微型局域网。后来演变为 IEEE 802.15.1 标准。
    • 目前,蓝牙技术联盟持有蓝牙商标,可以授权其它公司使用蓝牙商标。
    • 采用一对一的网络架构,只支持点对点通信。
    • 主机需要安装一个蓝牙芯片,才能进行蓝牙通信。
    • 优点:
      • 耗电量低。
    • 缺点:
      • 传输距离只有几米。
      • 传输速率最大为 2Mbps 。

# Zigbee

  • Zigbee
    • :于 1990 年代,研发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。后来演变为 IEEE 802.15.4 标准。
    • 与蓝牙类似,属于竞品。
    • 优点:
      • 耗电量极低。
    • 缺点:
      • 传输速率只有几百 Kbps 。

# 城域网

  • 城域网(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,MAN)
    • :一般覆盖几十公里的范围。
    • 换句话说,一个城域网,相当于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局域网。
    • 局域网很简单,可以私人组建。而城域网、广域网很复杂,一般由专业人员(比如电信运营商)组建、维护。
  • 城域网的职责:
    • 向下,连接各个民宅、公司的局域网。
    • 向上,连接其它城域网,或者广域网。
    • 还需要连接电话交换网、广播电视网等网络。

# 相关历史

  • 1990 年代,互联网普及到大量民宅。民众可以安装调制解调器(Modem),让计算机通过电话线上网。

    • 所谓的上网,实际上是让本地计算机,通过某种线路,接入城域网,然后间接访问因特网。
    • 这种上网方式,称为拨号上网。
    • 优点:
      • 不需要铺设网线。
    • 缺点:
      • 网速只有几十 kbps 。只能收发电子邮件、查看简陋的 Web 网页。
      • 费用贵,电话公司、电信运营商会分别收费。
      • 电话线不能同时用于两种用途。比如正在上网时,就不能打电话。
  • 为了在拨号上网的同时,还能打电话。人们研发了其它拨号上网技术:

    • ISDN(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,综合业务数字网)
      • 缺点:需要安装 ISDN 终端设备,成本贵。因此使用 ISDN 的用户不多。
    • ADSL
      • 原理: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,将电话线分成三个信道:电话信道、计算机上行信道、计算机下行信道。
      • 下行速率为几 Mbps ,上行速率为几百 Kbps 。
      • 使用 ADSL 线路时,
  • 2000 年代,中国的电信运营商,主要推销 ADSL 上网服务,称为宽带。宽带是指网络的带宽高。

  • 2010 年代,中国的电信运营商,主要推销光纤宽带服务。

    • 优点:下行速率为几十 Mbps ,甚至几百 Mbps 。
    • 缺点:需要铺设光纤,接入每个民宅。
  • 当计算机通过 ADSL 等线路接入城域网之后,还需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身份认证,才能进行网络通信。常见的几种认证协议:

    • IPoE(Internet Protocol over Ethernet)
      • 它将 IP 数据包,封装在以太网帧中传输。也可通过 ATM 网络传输,此时称为 IPoA 协议。
      • 不使用专用的客户端软件,而是要求用户访问一个 Web 网站,输入账号、密码,进行身份认证。也可能不要求身份认证。
      • 通过 DHCP 协议,给用户计算机分配一个 IP 。
    • PPPoE(Point-to-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)
      • 它将点对点协议(PPP)的报文,封装在以太网帧中传输。从而实现身份验证、加密的功能,而单纯的以太网不能实现这些功能。
      • 要求用户启动 PPPoE 客户端软件,输入账号、密码,进行身份认证。然后给用户计算机分配一个公网 IP 。

# 接入技术

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通信线路,接入城域网,例如:

  • xDSL 接入技术

    • 20 世纪末,很多用户住宅已经铺设了电话线路,连接到本地电话局。
      • 而 xDSL 接入技术,是利用已有的铜制电话线路,增加安装调制解调器。使得电话线路,既可以打电话,也可以宽带上网。
    • xDSL 泛指各种数字用户线路(Digital Subscribe Line),例如:
      • ADSL :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。从用户到电话局的传输速率(即上行速率),不同于从电话局到用户的传输速率(即下行速率),通常小 10 倍。
      • HDSL :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。
    • 优点:
      • 不需要重新建设通信线路。
    • 缺点:
      • 传输速率为几 Mbps ,传输距离为几公里。
  •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(HFC)接入技术

    • 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络。
    • 原理:有线电视台的电信号,先经过调制解调器,调制成光信号,通过光纤传输。到达用户住宅后,再经过调制解调器,解调成电信号,最后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给用户。
  • 光纤接入技术(Fibre To The Home,FTTH)

  • 局域网接入技术

  • 无线接入技术

# 广域网

  • 广域网(Wide Area Network ,WAN)
    • :一般覆盖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的范围,甚至跨洋。
  • 互联网
    • 通常指因特网(Internet),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。
    • 也可以泛指所有计算机网络,此时写作 internet 。
  • 电信运营商
    • :指提供固定电话、移动电话、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通信服务公司。
    • 中国存在四大电信运营商:电信、联通、移动、广电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的运营商。
  •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(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,ISP)
    • :指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电信运营商。
  • 互联网内容提供商(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,ICP)
    • :指在互联网上提供信息的个体,比如搜索网站、新闻网站。

# 相关历史

  • 20 世纪,人们开始研发计算机网络。当时很少为计算机专门铺设通信线路,而是使用已经普及的电话交换网。

    •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数字信号,电话线只能传输模拟信号,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(Modem),转换两种信号。
    • 采用电路交换方式,组成以每个交换机为中心的星-星网络架构。一个交换机或中继线路故障,就会中断整个通信网络。
  • 1969 年,美国国防部建立了 ARPAnet(阿帕网)。

    • 它是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计算机网络,也是最早使用 TCP/IP 协议的网络。
    • 最初,它只有位于四所大学的四个节点。
    • 后来,人们以阿帕网作为主干网,连接了各地的城域网、广域网,发展出了互联网。
  • 1970 年代,欧美几大电信公司开会,制定了 X.25 网络协议,希望组建一个更好的广域网。

    • 它采用的交换方式是,分组交换。
    • X.25 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,之后的帧中继网、ATM 网络都是面向连接的网络。
    • 后来,X.25 协议被 TCP/IP 协议淘汰。
  • 1980 年代,基于 X.25 协议,人们研发了一种新的广域网技术:帧中继(Frame Relay)

    • 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,帧的大小可变。这样使得网络传输速度更快。
    • 当数据传输出错时,不会尝试纠正,而是丢弃出错的帧、重新传输。
      • 这是因为此时,数字信道开始普及。与以前的电话线等模拟信道相比,数字信道的误码率很低,很少出错。

# 中国网络

# 相关历史

  • 1945 年,中国邮电部成立。
  • 1900 年,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(NCFC)开始建设,后来发展为 CSTNET 。
    • 同年,中国注册了顶级域名 .CN 。
  • 1994 年,NCFC 首次连接到 Internet 。
    • 同年,清华大学建设了 CERNET ,是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域网。
    • 同年,为了打破中国邮电部的一家垄断,成立了中国联通。
  • 1995 年,中国邮电部建设了 ChinaNet 广域网,覆盖全国。
  • 1997 年,邮电分营,中国邮电部拆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局。电信局在 ChinaNet 骨干网之下开始建设各地的省网、城域网。
  • 2003 年,ChinaNet 取消省网,网络结构变为骨干网、城域网两级。骨干网分为核心层、汇聚层、接入层三级。
  • 2004 年,中国电信开始建设 CN2 网。
  • 2000 年,电信局拆分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、中国电信集团公司。
  • 2002 年,中国电信在北方几省的公司与小网通、吉通合并,成立中国网通。它建设了 CNCNET 骨干网,还继承了中国邮电部以前建设的 China169 网。
    • 因此中国联通的业务主要在北方,中国电信的业务主要在南方。
  • 2009 年,中国网通合并到中国联通。

# 骨干网

中国境内网络,接入全球互联网时,主要有几条线路:

  • ChinaNet / China163
    • :中国电信的一个骨干网,路由节点的 IP 以 202.97 开头。
    • 供大众用户使用,高峰期时每个人分到的境外带宽低于 10 Kbps ,丢包率超过 50% ,QOS 很低。
  • CN2
    • :中国电信的下一代骨干网(Chinatelecom Next Carrier Network ,CNCN),路由节点的 IP 以 59.43 开头。
    • 供政企客户使用,提供高 QOS 服务。
    • 细分了多种服务质量:
      • CN2 GT :较差的 CN2 服务,省级、出国为 163 线路,国际为 CN2 线路。
      • CN2 GIA :最好的 CN2 服务,省级、出国、国际都走 CN2 线路,从不走 163 线路。
      • 双向 CN2 线路:出国、回国流量都走 CN2 线路。
      • 单相 CN2 线路:一般是出国流量走 CN2 线路,回国流量走 163 线路,高峰期依然拥挤。
    • 可以在个人电脑上用 traceroute 命令测试访问一个境外 IP ,看经过的各个路由节点的 IP 是否以 59.43 开头,从而判断是否使用了 CN2 线路。
  • China169
    • :中国联通的一个骨干网,供大众用户使用。
  • CMNET
    • :中国移动的一个骨干网,供大众用户使用。
  • CERNET
    • :中国教育科研网,连通了中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。
  • CSTNET
    • :中国科学技术网,供中科院等科研单位使用。

# GFW

中国境内的电脑用户,访问很多境外网站时会失败,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

  • 大众用户一般通过较差的骨干网接入全球互联网,因此网速慢、带宽低、丢包率高。
    • 解决方案:花钱让服务器或客户端使用 CN2 等高质量网络线路。
  • GFW 防火墙将一些网站、公网 IP 加入了黑名单,禁止境内用户访问。
    • 中国国家防火墙(Great Firewall,GFW)会在电信运营商的路由器处,审查所有网络数据包(包括境内流量、境外流量),如果发现违规流量,则进行封禁。
    • GFW 从 1998 年开始运行,封禁的范围越来越大。常见的几种封禁:
      • DNS 污染:当用户访问一个域名时,将该域名 DNS 解析到错误的 IP 。
      • TCP/UDP 端口封禁:当用户访问一个境外公网 IP 的某端口时(比如 TCP 80 端口),丢弃网络包,或返回 RST 包、拒绝端口连接。
      • IP 封禁:当用户访问一个境外公网 IP 时,丢弃网络包。此时用 ping 命令不会连通。
    • 一些境内用户会通过 ss 等代理工具连接境外未被封禁的主机,间接访问被封禁的境外网站,并加密网络流量,避免被 GFW 发现。该行为称为翻墙、挂梯子。对此 GFW 增加了一些检测方式:
      • 被动检测:用机器学习技术,检查网络流量是否符合某些代理协议的特征。
      • 主动探测:根据代理协议,测试发送一些网络包给某个主机,然后根据主机的响应,判断它是否为代理服务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