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Dockerfile

:一个文本文件,用于描述构建 Docker 镜像时需要执行的指令。

# 语法

  • Dockerfile 中可以包含多行指令(instruction)。

    • 指令名不区分大小写,但一般大写。
    • 一般在每行以指令名开头,允许添加前置空格。
    • 第一个非注释的指令应该是 FROM ,否则报错:no build stage in current context
      • Dockerfile 至少需要包含一个 FROM 指令,其它指令都可以省略。
  • Dockerfile 中的大部分指令可使用多次。

    • ENTRYPOINT、CMD 指令如果存在多个,则只有最后一个会生效。
  • 用 # 声明单行注释,且必须在行首声明。

    • 执行 Dockerfile 之前,注释行会被删除。因此:
      RUN echo hello \
          # comment
          world
      
      会变成:
      RUN echo hello \
          world
      

# 构建阶段

  • dockerd 构建镜像时,会依次执行 Dockerfile 中的指令。
    • 每个指令划分为一个构建步骤(build step)
    • 从 FROM 指令开始的一组指令划分为一个构建阶段(build stage)。

# FROM

:表示以某个镜像为基础镜像,开始一个构建阶段。

  • 会沿用基础镜像的 layer ,继承其大部分指令的配置。

  • 语法:

    FROM [--platform=<platform>] <image> [AS <name>]
    
    • FROM 指令表示一个构建阶段的开始,可用 AS 给该阶段命名。
    • 有的程序不支持跨平台运行,因此需要指定不同的 --platform ,对不同平台分别构建镜像。常见的几种平台(OS/Architecture):
      windows/amd64     # 常用于 Windows 主机
      linux/amd64       # 常用于 Linux 主机
      linux/arm64
      linux/arm64/v8    # 常用于 Apple M1 CPU
      
      • 默认根据本机的操作系统、CPU 架构,指定 --platform 的值。
  • 例:

    FROM nginx
    FROM nginx AS stage1
    
  • 基础镜像举例:

    • scratch :一个空镜像。以它作为基础镜像,将可执行文件拷贝进去,就可以构建出体积最小的镜像。
    • *-slim :一种后缀,表示某种镜像的精简版,体积较小。通常是去掉了一些文件,只保留运行时环境。
    • busybox :集成了许多常用的 Unix 命令,体积只有 2MB ,相当于一个小巧的工具箱。
    • debian
    • alpine :一个专为容器设计的轻量级 Linux 系统,体积只有 5MB 。
      • 包含了 busybox ,用 musl libc 库代替了 glibc 库,可能遇到兼容性问题。
      • 可用 apk add 命令安装软件包。
      • busybox 不包含 curl 命令,可用以下命令启动一个包含 curl 的容器:
        docker run -it --rm --entrypoint sh alpine/curl
        
    • Container Linux :一个专为容器设计的轻量级 Linux 系统,由 CoreOS 公司发布。2020 年停止开发,被 Fedora CoreOS 替代。

# 多阶段

  • 一个 Dockerfile 可以包含多个 FROM 指令,即多个构建阶段。

  • 使用多阶段构建的优点:

    • 将复杂的 Dockerfile 划分成多个独立的部分。
    • 减小镜像体积。
      • 一个构建步骤 step ,会使用之前 step 的中间镜像,继承 layer 中的全部文件,因此镜像容易包含无用文件。
      • 而一个构建阶段 stage ,会使用一个独立的基础镜像,但可以选择性地 COPY 之前 stage 的文件。
  • 例:

    FROM nginx AS stage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开始一个阶段,并用 AS 命名
    RUN touch /root/f1
    
    FROM nginx AS stage2
    COPY --from=stage1  /root/f1  /tmp/              # 从指定阶段的最终镜像中拷贝文件
    COPY --from=nginx   /etc/nginx/nginx.conf /tmp/  # 从其它镜像中拷贝文件
    RUN  ls /tmp
    
  • 存在多个 FROM 阶段时,传入的构建参数会被第一个声明该 ARG 的阶段获取,之后的阶段不能再获取。

    FROM  nginx
    ARG   =10
    
    FROM  nginx
    ARG   A
    # 这里 $A 的值为空
    RUN   echo $A
    
  • 可以在第一个 FROM 指令之前声明 ARG 指令,此时该 ARG 变量会存在于所有 FROM 阶段。如下:

    ARG   A=10
    
    FROM  nginx
    # 此时 $A 属于当前作用域,值为空
    ENV   B=$A
    # 如果声明一个同名的 ARG 变量并赋值为空,则可以获得全局作用域的值,因此这里 $A 的值为 10
    ARG   A
    RUN   echo $A
    
    FROM  nginx
    # 这里 $A 的值为 10
    ARG   A
    RUN   echo $A
    

# 变量

  • Dockerfile 中可通过 ARG、ENV 指令定义变量,可在大部分指令中引用。
    • 例:
      ARG     A=10
      ENV     B=$A
      
      EXPOSE  ${A:-80}
      WORKDIR ${A:+'/tmp'}
      
    • 支持多种读取变量的语法:
      $var
      ${var}
      ${var:-default}      # 如果变量存在且不为空,则返回其值,否则返回默认值
      ${var:+default}      # 如果变量存在且不为空,则返回默认值,否则返回空
      

# ARG

:声明一个或多个键值对格式的构建参数。

  • 例:
    ARG var1 \
        var2=value2
    
    • 可以不赋值,此时值为空。
  • 构建镜像时,可通过 docker build --build-arg xx 从 Dockerfile 外部传入构建参数,赋值给 ARG 变量。
    • 如果想从外部赋值给 ENV 指令,则需要先赋值给 ARG 变量,然后在 ENV 指令中读取 ARG 变量。如下:
      ARG     A=10
      ENV     B=$A
      

# ENV

:给容器内 shell 添加一个或多个键值对格式的环境变量。

  • 语法与 ARG 指令相同。

  • 比较 ARG 与 ENV 变量:

    • ARG 变量的作用域更广。在 ENV、RUN 指令中都可读取 ARG 变量,而在 ARG 指令中不能读取 ENV 变量。
    • ARG 变量的寿命更短,只能在构建镜像时读取。而 ENV 变量会添加到容器内 shell 中,在构建镜像、运行镜像时都可读取。
      • 制作镜像之后,可通过 docker history <image> 命令查看 ARG 变量的值,因此不应该通过 ARG 传递密码等敏感信息。可改为读取 secret 文件,或者让最终镜像不继承当前构建阶段。

# LABEL

:给镜像添加一个或多个键值对格式的标签。

  • 语法与 ARG 指令相同,但必须赋值。
  • 标签属于 docker 对象的元数据,不会影响容器内进程。

# 文件

# COPY

:从构建上下文拷贝文件到镜像中。

  • 语法:
    COPY <src_path>...  <dst_path>
        --chown=<user>:<group>    # 拷贝之后的文件权限
        --from=<name>             # 表示拷贝的源对象,默认是 build context ,可以指定其它构建阶段或镜像
    
    • src_path 只能是相对路径,且不能使用 .. 指向超出构建上下文的路径。
      • src_path 可以包含通配符 ? 和 * 。
      • 如果 src_path 是一个目录,则不会拷贝该目录,而是拷贝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。
    • dst_path 可以是相对路径,或绝对路径。
      • 如果为相对路径,则起点为 WORKDIR 。不会受到 RUN 指令中的 cd 命令的影响,因为每个构建步骤都会创建一个新的中间容器,工作目录复位为 WORKDIR 。
  • 例:
    COPY *.py /tmp/                 # 用通配符拷贝多个文件
    COPY configs/   /tmp/configs/   # 拷贝 configs/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,拷贝到 /tmp/configs/ 目录下。如果目标目录不存在,则会自动创建
    COPY configs/*  /tmp/configs/   # 不要用通配符来拷贝目录。否则,会将 configs/ 目录下的子目录展开,将子目录中的文件放到 configs/ 目录下
    

# ADD

:用法与 COPY 相似,但支持 src_path 为 URL 。

# 执行命令

# RUN

:用于在构建镜像时,在中间容器内执行一些 shell 命令。

  • 有两种写法:
    RUN <command> <param1> <param2>...        # shell 格式
    RUN ["command", "param1", "param2"...]    # exec 格式,即 JSON array 。注意使用双引号,否则使用单引号会被视作 shell 格式
    
    • shell 格式是在 shell 解释器中执行命令。而 exec 格式是直接执行命令,因此不支持 shell 语法,比如用管道符、用 $ 读取变量。
    • 制作镜像时,dockerd 会将所有命令都从 shell 格式转换成 exec 格式 ["/bin/sh", "-c", "<command> <param1> <param2>..."] ,然后保存 。
      • 在 Windows 平台上,前缀为 ["cmd", "/S", "/C"]
    • 在容器中,dockerd 会将所有命令都从 exec 格式转换成 shell 格式,然后执行。
  • 例:
    RUN echo Hello \
        && touch f1
    RUN ["/bin/echo", "hello"]
    

# ENTRYPOINT、CMD

  • ENTRYPOINT、CMD 指令都用于设置容器的启动命令,前者的优先级更高。

    • 都支持 shell 格式、exec 格式两种写法。CMD 指令还支持第三种写法:
      CMD ["param1", "param2"...]   # 只有参数的 exec 格式
      
    • 创建容器时,dockerd 会将 ENTRYPOINT、CMD 命令都从 exec 格式转换成 shell 格式,再将 CMD 命令附加到 ENTRYPOINT 命令之后,然后执行。
      • 如果执行 docker run <image> [command] 时声明了启动命令,则会覆盖镜像中的 CMD 指令。
      • 还可通过 docker run --entrypoint 覆盖镜像中的 ENTRYPOINT 指令。
  • 下表统计不同写法时, ENTRYPOINT 指令与 CMD 指令组合的结果,即容器的启动命令是什么:

    - ENTRYPOINT echo 1 ENTRYPOINT ["echo", "1"]
    CMD echo 2 /bin/sh -c 'echo 1' /bin/sh -c 'echo 2' echo 1 /bin/sh -c 'echo 2'
    CMD ["echo", "2"] /bin/sh -c 'echo 1' echo 2 echo 1 echo 2
    CMD ["2"] /bin/sh -c 'echo 1' 2 echo 1 2
    • ENTRYPOINT 指令应该采用 exec 格式,因为采用 shell 格式时,CMD 指令不会被执行,而且容器内由 shell 解释器担任 1 号进程。
    • 一般 ENTRYPOINT 指令填程序的启动命令,CMD 指令填程序的启动参数。例如:
      ENTRYPOINT ["java"]
      CMD ["-jar", "test.jar"]
      

# SHELL

:声明执行 shell 格式的命令时,采用的 shell 解释器。

  • 默认值:
    SHELL ["/bin/sh", "-c"]
    

# ONBUILD

:用于声明触发器(build trigger),托管一个普通的 Dockerfile 命令。当其它镜像通过 FROM 继承当前镜像时,就会执行所有触发器。

  • 不支持嵌套 ONBUILD 。
  • 例:在构建 nginx:v1 的 Dockerfile 中加入 ONBUILD :
    ONBUILD RUN mkdir -p /data
    ONBUILD COPY . /data
    ONBUILD RUN ls /data
    
    使用 nginx:v1 作为基础镜像,构建另一个镜像:
    [root@CentOS ~]# docker build . -t nginx:v2
  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 2.048kB
    Step 1/2 : FROM  nginx:v1
    # Executing 3 build triggers      # 在 FROM 步骤,依次执行所有触发器,每个触发器都会创建一个中间容器
    ---> Running in ba646d1c9824
   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ba646d1c9824
    ---> Running in 09ba6f8a6933
    Dockerfile
   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09ba6f8a6933
    ---> 8f66dce6bb3c
    Step 2/2 : EXPOSE 80
    ---> Running in 1f6182a06031
   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1f6182a06031
    ---> 2b4beb4d379a
    Successfully built 2b4beb4d379a
    Successfully tagged nginx:v2
    

# 其它

# USER

:切换容器内的 shell 用户。

  • 镜像构建时、构建之后都会使用该配置。
  • 语法:
    USER <user>[:<group>]
    

# WORKDIR

:切换容器内的 shell 工作目录。

  • 镜像构建时、构建之后都会使用该配置。
  • 语法:
    WORKDIR <dir>
    

# EXPOSE

:声明容器内进程监听的端口。

  • 如果用户创建容器时,没有主动映射该端口,则并不会自动映射,除非使用 docker run -P
  • 例:
    EXPOSE 80
    EXPOSE 80/tcp 80/udp
    
    • 默认为 TCP 协议。

# VOLUME

:将容器内的目录声明为挂载点。

  • 如果用户创建容器时,没有主动覆盖该挂载点,则默认会自动创建匿名的数据卷来挂载。
  • 例:
    VOLUME /data
    VOLUME /root  /var/log
    

# STOPSIGNAL

:声明 docker stop 停止容器时,应该给 1 号进程发送的信号。

  • 默认值:
    STOPSIGNAL  SIGTERM
    

#

  • 例:通过多阶段构建一个 Java 镜像

    # 多阶段共享的 ARG 变量
    ARG GIT_REPO=https://github.com/xx/xx.git \
        GIT_REFS=master
    
    # 基础阶段。这些配置很少变动,重复构建时应该命中缓存,还可以做成一个基础镜像
    FROM openjdk:8u312-jre-buster AS base_image
    
    # 定义环境变量
    ENV USER=test \
        USER_ID=1000 \
        WORK_DIR=/opt
    
    # 创建用户及目录
    RUN useradd $USER -u $USER_ID -m -s /bin/bash \
        && mkdir -p $WORK_DIR \
        && chown -R $USER:$USER $WORK_DIR
    
    # 其它配置
    USER $USER
    WORKDIR $WORK_DIR
    # EXPOSE 80
    # VOLUME $WORK_DIR/data
    
    # 构建阶段
    FROM maven:3.8.4-jdk-8 AS builder
    WORKDIR $WORK_DIR
    RUN git clone $GIT_REPO . \
        && git checkout $GIT_REFS \
        && mvn clean package
    
    # 最终阶段
    FROM base_image
    LABEL GIT_REPO=$GIT_REPO \
          GIT_REFS=$GIT_REFS
    COPY --from=builder /root/*/target/*.jar .
    ENTRYPOINT ["java"]
    CMD ["-jar", "test.jar"]
    
  • 例:给容器编写一个 entrypoint.sh 脚本,可实现复杂的启动过程

    ...
    COPY ./entrypoint.sh /
    ENTRYPOINT ["/entrypoint.sh"]
    CMD ["-jar", "test.jar"]
    

    entrypoint.sh 的内容示例:

    #!/bin/bash
    set -eu
    
    # 如果传入的 CMD 命令即 $@ 中,第一个参数为 -jar ,则采用正常的启动命令
    if [ "$1" = '-jar' ]; then
        # 调整工作目录的权限。该目录可能是挂载目录,因此在容器启动时才能确定权限
        chown -R $USER "$WORK_DIR"
    
        # 如果工作目录为空,则进行初始化
        # if [ -z "$(ls -A "$WORK_DIR")" ]; then
        #     gosu $USER init.sh
        # fi
    
        # 以非 root 用户运行进程,用 $@ 作为进程的启动命令
        exec gosu $USER "$@"
    fi
    
    # 如果 $@ 不匹配以上条件,则直接执行
    exec "$@"
    
    • 这里没有通过 USER 指令切换用户,而是先以 root 用户运行 entrypoint.sh 脚本,方便调整目录权限。然后脚本通过 gosu 切换到普通用户,提高安全性。
    • gosu 命令与 sudo 类似,用于以指定用户的身份执行一个命令。
      • sudo 命令会创建一个子进程去执行,而 gosu 会通过 exec 方式执行。
    • 通过 exec 方式执行命令,会让该命令进程替换当前 shell 进程,作为 1 号进程,且该命令结束时当前 shell 也会退出。
    • entrypoint.sh 调用的环境变量在 Dockerfile 中声明了默认值,也可以在启动容器时修改,例如:docker run -e USER=xx
  • 例:使用 tini

    ...
    RUN wget https://github.com/krallin/tini/releases/download/v0.19.0/tini -O /usr/bin/tini \
        && chmod +x /usr/bin/tini
    ENTRYPOINT ["tini", "--", "/entrypoint.sh"]
    CMD ["-jar", "test.jar"]
    

# 构建镜像

# build 命令

docker build <PATH>|<URL>
            -f <file>                   # Dockerfile 的路径,默认为 <dir>/Dockerfile
            -t <image>                  # --tag ,给构建出的镜像加上名称和标签(可多次使用该选项)
            --build-arg VERSION="1.0"   # 传入 ARG 构建参数。可多次使用该选项,每次只能传入一个键值对
            --target <stage>            # 执行完某个阶段就停止构建
            --no-cache                  # 构建时不使用缓存

            --force-rm                  # 某个 step 构建失败时,默认不会删除中间容器,以便用户调试。启用该选项则会强制删除
            --network <name>            # 设置中间容器使用的网络
            --add-host <host>:<ip>      # 在中间容器中,将某个主机名解析到某个 ip 。该 DNS 规则不会保存到 /etc/hosts 文件中
  • 执行 docker build <PATH> 时,会将目标目录及其子目录的所有文件(包括隐藏文件)作为构建上下文(build context),拷贝发送给 dockerd ,从而允许用 COPY 或 ADD 指令拷贝文件到容器中。
    • 因此文件会被拷贝两次,有两倍耗时。比较大的文件可以利用缓存,或者用 wget 下载到镜像中。
    • 执行 docker build - < Dockerfile ,则只会发送 Dockerfile 作为构建上下文。
  • 可以在 .dockerignore 文件中声明不想被发送的文件或目录。如下:
    *.log     # 匹配当前目录下的文件
    !*.md     # ! 表示反向匹配
    */tmp*    # 匹配子目录下的文件
    **/tmp*   # ** 匹配任意数量的目录
    **/.git
    
    • Dockerfile 和 .dockerignore 文件总是会被发送给 dockerd ,即使在这声明了也没用。

# BuildKit

  • Docker 的 18.09 版本增加了一个 BuildKit 构建器。特点如下:

    • 采用一种更低级的格式来定义构建过程,称为(Low Level Builder ,LLB)。
      • 兼容 Dockerfile ,通过前端组件自动将其转换成 LLB 。
    • 优化了构建过程,减少耗时。
      • 会显示每个 step 的耗时。
      • 会并行构建所有 stage ,除非存在 FROM 依赖关系。因此适合同时构建多个平台的镜像。
    • 构建时,由 dockerd 进程创建基于 runc 的中间容器,不是由 containerd-shim 管理,因此不能通过 docker 命令查看中间容器。
  • 可通过 buildx 插件启用 BuildKit :

    docker buildx
              build <dir>             # 构建镜像,兼容 docker build 的命令选项
                  --cache-from <image>                  # 采用某个镜像作为缓存源
                  --platform linux/arm64,...            # 指定构建的目标平台,默认采用本机平台,可指定多个平台
                  --progress plain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构建过程的输出类型。默认为 auto ,设置为 plain 则会显示终端输出
                  --secret id=mysecret,src=/root/secret # 将宿主机上的文件声明为一个私密文件,分配 id ,可供 RUN 命令挂载
              ls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列出所有 builder 实例
              du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显示 buildx 占用的磁盘
              prune -f                # 清空 buildx cache
    
    • 也可执行 DOCKER_BUILDKIT=1 docker build 来启用 BuildKit 。
    • 从 Docker 23.0.0 版本开始,docker build 命令默认采用 BuildKit 构建器,声明 DOCKER_BUILDKIT=0 才会采用旧的构建器。

启用 Buildkit 时,Dockerfile 的新语法:

  • 支持在 Dockerfile 中声明语法版本:
    # syntax=docker/dockerfile:1.2
    
  • RUN 命令支持使用 --mount 选项,有多种挂载类型:
    • bind :默认挂载类型。
      RUN --mount=type=bind,src=./dist,dst=/dist \
          --mount=type=bind,from=stage1,src=/root,dst=/root \
          ls /root
      
      • from 表示挂载的源对象,用法与 COPY --from 相同。
      • src 表示源路径,默认为 from 的顶级目录。
      • dst 表示目标路径,如果不存在则会自动创建。
      • 挂载时默认的访问模式为 rw ,可以改为 ro 。
      • 使用 RUN --mount 是临时挂载 build context 中的文件到容器中,当 RUN 命令执行结束就会取消挂载,因此该文件不会像 COPY 命令那样保存到镜像 layer 中。
      • 一条 RUN 命令中,可多次使用 --mount 选项,挂载多个文件。
    • cache :用于挂载缓存目录,类似于数据卷。
      RUN --mount=type=cache,target=/app/node_modules,id=/app/node_modules \
          cd /app \
          && npm install
      
      RUN --mount=type=cache,target=/app/node_modules,sharing=locked \
          cd /app \
          && npm run build
      
      • cache 会在第一次挂载时自动创建。当构建结束,且不存在引用它的镜像时,自动删除。
        • 挂载 cache 的优点:可以让多个构建步骤共享文件。
      • cache 的 id 默认等于 target 。
      • sharing 表示并行构建时,对 cache 的访问模式。可取值如下:
        • shared :默认值,允许并行读写。
        • locked :同时只能有一方绑定该 cache 。
        • private :如果 cache 已被绑定,则创建新的 cache 实例。
    • secret :用于挂载一个私密文件。该文件不是来自 build context ,而是在 docker buildx build --secret xx 命令中指定的宿主机文件。
      RUN --mount=type=secret,id=mysecret,dst=/secret \
          cat /secret
      

#

  1. 编写一个 Dockerfile :

    FROM nginx
    
    LABEL maintainer=test
    RUN echo Hello \
        && touch f1
    
    CMD ["nginx"]
    
  2. 首次构建镜像:

    [root@CentOS ~]# docker build . -t nginx:v1
  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 2.048kB # 发送构建上下文
    Step 1/4 : FROM ngin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第一个步骤
    ---> ea335eea17a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步骤结束,生成一个中间镜像(这里是 FROM 的源镜像)
    Step 2/4 : LABEL maintainer=test                # 第二个步骤
    ---> Running in 144c44cb0874                    # 在一个中间容器内运行
   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144c44cb0874    # 删除中间容器
    ---> 94cb9642d8d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步骤结束,生成一个中间镜像(这里是将中间容器提交为中间镜像)
    Step 3/4 : RUN echo Hello && touch f1
    ---> Running in a1150f37fb12
   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a1150f37fb12
    ---> 4da89ebe5fe6
    Step 4/4 : CMD ["nginx"]
    ---> Running in d239ef15d1eb
   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d239ef15d1eb
    ---> d4c94f7870ad
    Successfully built d4c94f7870ad                 # 构建完成
    Successfully tagged nginx:v1                    # 加上镜像名和标签
    
    • 构建镜像时,每个步骤的主要内容为:
      1. 使用上一步骤的镜像,创建一个临时的中间容器(intermediate container),用于执行 Dockerfile 中的一个指令。
      2. 将中间容器提交为一个中间镜像,用于创建下一步骤的中间容器。
      3. 删除当前的中间容器,开始下一步骤。
    • 中间镜像会作为悬空镜像一直保留在本机,用于缓存,默认隐藏显示。
      • 如果删除构建的最终镜像,则会自动删除它调用的所有中间镜像。
      • 用 docker push 推送最终镜像时,不会推送中间镜像。
    • 大部分 Dockerfile 指令不会生成新的 layer ,只是修改了配置而生成新的中间镜像。
    • 执行 RUN 指令时,可能修改文件,添加一层新的非空 layer ,保存到镜像配置的 rootfs.diff_ids 列表。
      • 建议尽量减少 RUN 指令的数量,避免增加大量 layer ,占用过多磁盘空间。比如将多条 RUN 指令合并成一条,但合并了经常不命中缓存的命令时,又会增加构建耗时。
      • 安装软件之后,应该删除缓存。例如:
        RUN yum update \
            && yum install -y vim \
            && yum clean all \
            && rm -rf /var/cache/yum
        
        RUN apt update \
            && apt install -y vim \
            && apt clean \
            && rm -rf /var/lib/apt/lists/*
        
        RUN 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 --no-cache-dir
        
      • 构建镜像时,使用 shell 的 rm 命令只能删除当前 layer 的文件。不能删除之前 layer 的文件,只是添加一层新的 layer ,覆盖原 layer 中的文件,因此之前的 layer 依然占用了磁盘空间。
  3. 再次构建镜像:

    [root@CentOS ~]# docker build . -t nginx:v2
  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 2.048kB
    Step 1/4 : FROM nginx
    ---> ea335eea17ab
    Step 2/4 : LABEL maintainer=test
    ---> Using cach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该 step 使用了缓存
    ---> 94cb9642d8d7
    Step 3/4 : RUN echo Hello && touch f1
    ---> Using cache
    ---> 4da89ebe5fe6
    Step 4/4 : CMD ["nginx"]
    ---> Using cache
    ---> d4c94f7870ad
    Successfully built d4c94f7870ad
    Successfully tagged nginx:v1
    
    • 执行一个构建步骤时,如果 dockerd 发现已有的某个镜像执行过相同的构建步骤,则跳过执行当前步骤,直接采用该镜像作为中间镜像,实现缓存,减少构建耗时。
      • 如果某个构建步骤未命中缓存,则之后的所有步骤都会禁用缓存。因此建议尽量将这样的构建步骤写在 Dockerfile 后面。
      • 重复执行 RUN 指令时,如果指令的内容相同,则会使用缓存。
      • 重复执行 ADD、COPY 指令时,如果指令的内容相同,拷贝的文件的哈希值也相同,才会使用缓存。
      • 使用缓存不一定合适,例如重复执行 RUN date > build_time 时,得到的时间不会变,此时可通过 docker build --no-cache 禁用缓存。
    • 例如构建 npm 前端项目时,可以分别 install 和 build ,尽量让 install 命中缓存:
      WORKDIR /app
      COPY package.json /app/package.json
      RUN npm install
      COPY . .
      RUN npm run build